-
發改委專家:新能源產業需警惕盲目擴張苗頭
2009/11/25 20:30:3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發改委專家:新能源產業需警惕盲目擴張苗頭我國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國也是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市場,發展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截至2008年底,我國已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風電大國;太陽能電池突破2000兆瓦,連續兩年保持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
然而,新能源作為背負我國經濟新增長點的產業,從上馬伊始就顯現出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的苗頭。怎樣才能保證這樣一個“朝陽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已成為政府和行業共同關注的議題。帶著這些問題,半月談記者前不久專訪了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李俊峰副所長和姜鑫民研究員。
記者:世界許多國家采取了積極的新能源發展戰略,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如何?
李俊峰:總體來看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還是比較快的,許多行業居于世界前列。比如風力發電,去年風電裝機大約620萬千瓦,僅次于美國的850萬千瓦。太陽能光伏制造我們占據全球1/3的份額。
盡管許多能源企業遭遇了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我們的企業總體看來還是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國政府在金融危機之前就已經制定好了許多的行業政策,鼓勵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比如說2005年頒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的幾個為新能源行業立法的國家之一。在這個立法之后,又陸續出臺了10多個細則,涵蓋上網電價、太陽能光伏補貼,新能源項目特許權招標等多方面。
記者: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目前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
李俊峰:首先,新能源問題雖然被整個社會重視了,但是由于可再生技術本身的特征,要讓社會完全接受還有一定的距離。比如說太陽能,有陽光才能發電,沒有陽光就不能發電;風電也是一樣,高度依賴自然條件。這種情況下就要電網去適應它,接納它。現在的電網建設不論政府還是企業都高度重視,希望電網能夠做好接納新能源發電的一些準備。另外新能源定價機制還需理順,并網發電配套的技術和政策有待加強,國內市場尚未打開也是現實問題,政府和相關企業更應該加強統籌布局,有計劃的發展,防范一頭過熱、一頭過冷的失衡現象。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應該提醒大家,目前社會對新能源的熱情很高,市場需求也很大,但是應該避免利益驅動下的盲目發展和一哄而上問題。這里有兩個數字:能源在整個經濟中的貢獻率只有10%左右,新能源在能源中所占比重還不到10%,實際上是一個比較弱小的產業,沒有有些人預計的那么大。
我們現在對新能源的關注度過高,全國大概有十七八個省份都在打造新能源基地,或者把新能源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差不多有接近100個城市把太陽能、風能作為城市的支柱產業,其中不乏基礎條件還比較薄弱的,這樣就會形成一窩蜂,不但是對資源的浪費,而且將來也會對整個產業的有序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盲目上馬新能源項目,或者重復建設產業鏈,致使某些產業剛剛起步,就已出現發展失衡或盲目跟風的前兆。
姜鑫民:從大的方向來看,發展新能源是趨勢。有了政策的支持和市場資源,企業的熱情高漲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必須堅持有序規劃,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行業有行業發展的規律,尤其是對于新能源這樣的發展時間不長,技術和市場環境等還有待完善的新興產業來說,科學的規劃和理智的發展尤其重要。
目前看來,風電裝機容量還有一部分沒有及時上網,被浪費掉了。風電場、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等米下鍋”的現象仍較為突出。
記者:中國新能源技術發展處在什么樣的水平階段?
李俊峰:我國目前的技術研發水平跟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比較落后,當然這跟我們整個國家的創新能力比較弱有關系,我國新能源關鍵技術大部分還是依賴進口的。如果沒有加以很好的引導,難免會造成新能源產業的產業鏈盲目集中于技術含量不高的個別環節,造成局部的產能過剩、全行業整體競爭力上不去的問題。因此,我們希望這些部門和企業,都應該在技術研發方面有更多的投入。
姜鑫民:企業的產能能否轉化成對市場的有效供給,不但需要政府的引導,還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技術。沒有做大做強的技術,只是集中在一些工藝簡單的生產環節重復建設,不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上不去,還容易造成產業鏈的局部過熱和產能過剩。
記者:針對新能源產業中出現的產能過剩甚至無序競爭問題,有什么樣的解決措施?
李俊峰:從政府來說,出臺這種新能源的振興規劃時,應該設置一個比較合理的目標,給企業一個方向性的指示,而不是一個無限大的目標。政府應當鼓勵和引導適度發展,有序發展,有控制的發展,不能讓市場過度膨脹。
這在國際上是有教訓的。比如說西班牙,2008年一下子搞了250萬千瓦,一年相當于日本十年的努力,但是2009年的發展目標一下子又縮減到50萬千瓦,這樣就對市場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另外就是企業要自律。企業要生產有競爭力的精品,關注產品質量問題。拿發電設備來說,它運行的時間一般在15年~20年,甚至更久。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做出高質量、低成本的產品。我們呼吁企業更多關注產品質量,關注售后服務。
新能源這個產業不是無限大的,盡管有國家政策的推動和產業振興規劃,投資還是要謹慎一些,不能一哄而上。
姜鑫民:國家在發展新能源,審批項目的時候要設立一定的標準,避免不計成本的、不計投資效益的無序競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政府還應當明確向企業告知項目上馬的潛在風險,給企業提供及時、可靠的市場信息,讓企業在信息透明,有充分風險估計的氛圍中競爭和生產。
另外,行業協會也應當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利用手中的資源給企業以更多的指導,調控市場均衡,保證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我國在發展新能源時,決不能重復在其他行業中出現過的粗放型增長模式,發展新能源產業更應走科學發展之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中國光伏并網電站建設研討峰會在保定召開
- 下一篇:發展新能源,從零部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