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黃河高質量發展IP,沿黃9省區在國新辦系列發布會上都聊了啥
2024/6/26 10:13:56 來源:中國環境APP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為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邀請了31省區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出席系列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為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邀請了31省區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出席系列發布會,介紹各地區各部門的工作舉措和成效。
黃河寧,天下平。今年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五周年,也是黃河保護法施行一周年,記者注意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為沿黃各省區在發布會上的焦點。
生態環保,黃河“幾字彎”治理攻堅等取得積極進展
瑪多,藏語意為“黃河源頭”,是萬里黃河流經第一縣,敹嗫h地處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腹地。自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開始以來,黃河源園區的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當地統籌實施了總投資11.69億元的生態保護基礎設施、三江源二期工程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近年來,隨著退牧還草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的實施,生態治理成效顯著,黃河源千湖奇觀再現。
在此次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上,青海省省長吳曉軍也表示,青海打造生態文明高地,“中華水塔”更加堅固豐沛。每年有600-900億立方米的源頭活水源源不斷地向下游輸送。
吳曉軍欣喜地透露,如今,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大家非常關心的藏羚羊由上世紀不足2萬只,到現在已恢復到7萬多只,高原旗艦動物雪豹監測數量現在已超過1200多只,青海湖各種鳥類超過60多萬只,青海湖裸鯉由2002年保護初期的2500多噸恢復到現在的12萬多噸。
四川地處黃河上游,生態地位重要,貢獻了黃河干流枯水期40%、豐水期26%的水量,四川省省長黃強在發布會上表示,四川樹牢上游意識,去年全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100%。
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黃河“幾字彎”地跨華北、西北,包括內蒙古、山西、陜西、寧夏、甘肅五省區,區域內分布著庫布其、烏蘭布和、騰格里、毛烏素等沙漠沙地,是黃河中下游泥沙的主要來源地。扎實打好黃河“幾字彎”治理攻堅戰成為沿黃各地的重要工作。
“黃河好山西才更好,山西美黃河會更美。” 山西省常務副省長吳偉在此次系列發布會上表示,抓好黃河治理,是山西省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地已經實施總投資上千億的“一泓清水入黃河”重大工程,加快構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綠色低碳現代產業體系。截至2023年底,全省水土保持率達到64.58%,人工造林規模連續3年全國第一,黃河流域優良水體比例達到90%。
黃河內蒙古段是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集中、危害最嚴重的區域之一。截至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在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區已經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512萬畝,占年度目標任務的67%。在系列發布會上,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王莉霞表示,預計到2030年將完成9700萬畝的治沙面積,不僅要給沙地披上綠色的“防護服”,還要打造超級“碳庫”和純凈“氧吧”。
寧夏回族自治區此次發布會的主題專門圍繞“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牽引 加快建設現代化美麗新寧夏”展開介紹。自治區主席張雨浦說,寧夏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特別是寧夏人民發明的“草方格”治沙技術,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也入選了聯合國“環境保護500佳”案例,得到了廣泛推廣。黃河寧夏段水質連續7年保持了Ⅱ類進出。
陜西省省長趙剛在系列發布會上也透露,黃河流域主要支流年均入黃泥沙量較上個十年減少三成。
在河南,黃河呈現“一條大河波浪寬”的迷人風采。作為這一機制的發起省份,河南省把“黃河裝進計算機”,開展智慧預警和精準調度,統籌推進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聯防聯控,高效處置各類風險。通過大力推進黃河干支流水環境保護治理,深化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目前河南段94%的國考斷面水質在III類以上,出豫入魯水質保持在Ⅱ類以上,實現了“一河凈水出中原,千回百轉入大!。
高質量發展,“黃河之濱也很美”成靚麗名片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走綠色低碳轉型之路,已成沿黃各地的共識。
漫步在黃河之濱,遠處白塔巍巍,水車悠悠,鐵橋橫臥,游船穿行。
“我們用心守好‘一條河’,‘黃河之濱也很美’已經成為甘肅的靚麗名片。” 甘肅省副省長雷思維在系列發布會上直言。
甘肅蘭州是中國唯一一個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蘭州人利用這天賜資源,建成了百里黃河風情線。
2019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蘭州視察黃河治理保護情況時來到了這里,并盛贊“黃河之濱也很美”。借助“黃河之濱也很美”這張名片,通過打造黃河IP,蘭州市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把蘭州打造成西部旅游大環線的重要樞紐和旅游目的地。
“3700萬”,這是山東省省長周乃翔給出的數字,也是山東沿黃9市壓減整合煉鋼、電解鋁、煉油產能的總噸數。目前山東已經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370家、綠色工業園區38家,推動產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向“綠”而行、向“新”而行。
河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孫守剛在系列發布會上也指出,在河南,已經在黃河流域內率先完成重點行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185家、綠色工業園區13個,2023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9年下降23.5%、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40.8%,產業含綠量更高了,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也大幅提升。
黃河以全國2%的水資源承擔著沿黃河省區人民群眾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重要任務,對于沿黃地區經濟發展來說,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有著更深刻的意義。
“有多少湯泡多少饃”。寧夏去年出臺《“四水四定”實施方案》,明確取水和耗水總量、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等22個主要指標,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滴黃河水。
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張雨浦對此在系列發布會上表示,寧夏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實行了從“水源頭”一直到“水龍頭”的全面管控,形成了人人、事事、處處都注意節水的良好氛圍。到2023年底,全區的地級市全部建成了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萬元GDP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已經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規劃目標。
可以看到,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沿黃各省區治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大河上下,正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