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馬”向前,看福建如何擴內需穩增長
2023/4/9 9:35:02 來源:東南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春回日暖,草木生發,八閩大地一片生機盎然。 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的奮進之年,如何做好經濟工作? 經濟增速持續領跑東部沿海地區的福建,如何挑起擴內需穩增長的大梁,邁好春回日暖,草木生發,八閩大地一片生機盎然。
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的奮進之年,如何做好經濟工作?
經濟增速持續領跑東部沿海地區的福建,如何挑起擴內需穩增長的大梁,邁好開局關鍵一步?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
擴內需、穩增長,看八閩上下,如何以拼的姿態、搶的勁頭,全力以赴書寫答卷,作答時代之問。
一看信心哪里來?
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
疫情過后,各地逐步恢復生機活力。擴內需、穩增長,福建底氣何在?信心何在?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福建省全國人大代表普遍認為,我省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實體經濟基礎堅實、民營經濟韌性強大的特點沒有變;福建人民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沒有變,這都是我們戰勝風險挑戰的力量源泉。
信心,緣自穩中向好的經濟運行趨勢。
今年春節,全省消費市場紅火開局。舉辦“全閩樂購·福兔迎春”消費季、網上年貨節等線上線下系列活動3000多場,部分地市配套發放消費券4000多萬元,一系列紅利推動“煙火氣”加快回歸。
作為經濟“晴雨表”之一的民航業加速回暖。2月6日,廈航復航廈門—巴厘島航線,為中國航司首家。在即將到來的夏航季,廈航還將開通、加密多條國際地區航線。
最近,國務院批復同意在我省福州市、漳州市分別設立中印尼、中菲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將有利于戰略對接,優勢互補,構建更加緊密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進一步推動福建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構建新發展格局。
……
今年以來,我省經濟復蘇反彈明顯,延續了去年以來整體好轉、穩步提升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回暖向好。1—2月,全省財政總收入同比增長2.4%、地方級收入同比增長5.9%;全省稅務開票金額同比增長4.3%,高于全國3.8個百分點;全省進出口同比增長5.2%,外貿形勢優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些都彰顯了我省經濟的韌勁和潛力,也給下一步發展提振了信心。
信心,緣自密集出臺的政策保障。
全國兩會閉幕后召開的第一場省委常委會會議,省委書記周祖翼強調,要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落實好鞏固拓展經濟向好勢頭一攬子政策措施,更好發揮消費基礎作用、投資關鍵作用和出口支撐作用。
誰先行一步、早作部署,就會早見成效、贏得主動;誰把工作抓得越主動、成效就會越明顯。
兩會剛剛閉幕,我省就召開多場會議:省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會、全省經濟運行分析會,省政府還專門就如何提升民營企業營商環境召開專題會……圍繞重大項目、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政策支持等需要協調解決的事項清單,進行研究協調解決。
疏通經濟的毛細血管,需要在宏觀上謀劃,也需要從細節處下手。
為了強化優先恢復和擴大消費,促進形成強大內需市場,省商務廳、工信廳、農業農村廳、文化和旅游廳等四部門共同實施2023年擴消費八大行動。按照“省市縣聯動,線上線下融合”方式,今年將組織開展1000場線下、1萬場線上主題促銷活動,促進城鄉消費提質升級。
瞄準消費新動向促進消費提質升級,各地圍繞特色優勢產業策劃27項具體活動,涵蓋生產端、流通端、消費端等各個環節,參與企業更廣,促銷更精準。
信心,還來自良好的營商環境。
2022年,全國工商聯萬家民企評營商環境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我省居全國第10位,與上年持平。其中,民營企業對我省政務服務水平、產業發展認可度較高,分別居全國第3位和第6位。
新春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即召開民營經濟代表人士座談會,明確提出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從制度和法律上落實對企業主體平等對待、公平競爭的要求。
政策服務齊發力,助企紓困增動力。“還有什么困難需要解決?”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基層、深入企業和項目建設現場,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具體問題。日前,我省出臺《鞏固拓展經濟向好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新一攬子政策在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的基礎上,從7個方面43條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多問一句“還有什么困難”,折射的是主動服務意識,也是優質營商環境的重要體現。“在經濟企穩向好的關鍵時期,這一點至關重要。”泉州一家民營企業負責人表示,穩定預期依賴于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和法治環境,企業家權益得到有效保護、困難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就能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專心創業。
預期穩,則信心強;信心強,則動力足。
二看當下如何發力?
拼經濟,是2023年的關鍵詞。
當前正處于決定全年經濟走勢的關鍵節點。放眼全國各地,爭分奪秒上項目、抓招商,全力以赴搶訂單、促消費,呈現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之勢。
福建如何勇立潮頭、勇挑大梁?針對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總需求不足這個突出矛盾,省委省政府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明確當前重點任務: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強化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打好穩外貿政策“組合拳”。
——擴“地基”,更好發揮消費基礎作用。
東百等熱門商圈餐廳大排長隊、春節假期武夷山單日竹筏流量創歷史新高、泉州世遺旅游精品線路火爆……今年1—2月,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86.12億元,同比增長5.6%,消費市場迅速回暖,旅游行業強勁復蘇。
但也要清醒看到,市場需求仍需提振。據福州一家百貨春節期間銷售數據顯示,客單價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化妝品、珠寶首飾類消費同比也有所減少。
擴大大宗商品消費是重點。據悉,我省將繼續對消費者購買新車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推動各地舉辦形式多樣的汽車下鄉、展會和嘉年華活動,鼓勵各地開展家具家電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活動,推動擴大綠色智能家電消費。
“除加大政策提振力度,當前也要注重創造消費場景,豐富消費業態,持續提升傳統消費,大力培育新型消費,讓潛在消費者產生消費沖動,讓想花錢的人花得滿意。”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茂興說。
——強“墻體”,更好發揮投資關鍵作用。
固定資產投資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回望過去三年,面對出口和消費諸多不確定性,福建投資持續發力,展現強大韌性,2022年以7.5%的增幅領先全國、領跑東部。當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延續之下,如何在投資上繼續發力?
重大項目仍是關鍵抓手。1月28日,全省“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動員部署會暨重大項目推進會上,我省確定2023年度省重點項目1580個,總投資4.09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480億元。
資金保障與投向是重點。今年以來,我省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央預算內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等項目儲備和資金爭取工作,一批強鏈補鏈的制造業項目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正穩步推進,全省重點領域投資開局增勢強勁,1—2月我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1%,其中項目投資增長12.4%。
今天不儲備項目,明天經濟就會斷檔。2月,省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強化全省招商“一盤棋”。“下一步,省招商辦將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政策導向,聚焦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社會民生補短板等領域,分析研究產業發展新賽道,加大招商謀劃力度,加強招商協同聯動,力爭推動一批標志性引領性項目簽約落地。”省商務廳(招商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穩“梁柱”,更好發揮出口支撐作用。
當前,外貿領域的主要矛盾已從去年的供應鏈受阻、履約能力不足,轉變為外需走弱、訂單下降。經濟外向度高的福建,如何發揮優勢,扛起穩外貿的重擔?
新年伊始,我省即出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措施,深化“福品銷全球”系列活動,將幫助企業穩需求、穩訂單、拓市場作為重中之重。春節前,2023年“福品銷全球”出境參展拓市場首批197個展會名單發布,開年以來,眾多福建外貿企業再掀“出海”熱潮,拜訪客戶、亮相展會、洽談合作。
“政府積極牽線搭臺,幫助企業走出去,有利于鞏固傳統貿易市場,也起到穩定信心的作用。”黃茂興表示。
“面對持續承壓的傳統外貿,在保‘存量’的同時,也要全力擴‘增量’。”黃茂興建議,政府層面,要搭建更多平臺,創造更多經貿合作機會,強化精準服務和融資支持,幫助企業搶訂單、拓市場。同時,要創新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擴大優質服務和商品進口,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
三看未來提質增效空間在哪?
消費市場回暖毋庸置疑。但也要看到,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的報復性消費不可持續,消費反彈仍存在變量,后勁仍待觀察。
如何讓“變量”變為“增量”?
促消費的第一要義是穩增長、穩收入。如果沒有收入,就沒有消費。
“只有多種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居民腰包鼓了,才敢放開手腳去消費。”黃茂興說,我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0萬人以上,正是抓住了這個穩增長的“牛鼻子”。
此外,擴大消費潛力在農村,農民增收是關鍵。記者從省人社廳了解到,我省印發支持農民工就業創業13點意見,通過持續培育“閩字號”勞務品牌、組織公共就業服務活動、加強技能培訓與就業緊密銜接等方式,持續提高農民的就業本領。
要營造“敢消費”的底氣,更要提供“愿消費”的產品。德勤發布《2023中國消費者洞察與市場展望》顯示,回歸理性、務實消費將是2023年的主流消費趨勢,品質、功能、安全、性價比等“硬實力”是當下“實用主義”消費者的關注重點。“這種情況下更要深入供給側改革,提升供給體系對需求的適配性,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創造新需求。”黃茂興說。
在加快供給與需求匹配,推動消費升級的過程中,數字化轉型尤為重要。在莆田市雙馳實業公司智能化制鞋工廠店,一臺個性化定制設備可識別消費者的足部特征,消費者選好自己喜愛的款式、顏色等,一鍵下單后,數據馬上傳輸到工廠智能系統,一雙“最懂腳的鞋”就誕生了。“未來,類似的定制化供給服務將成為一種消費新趨勢。”業內人士分析。
對于投資來說,“增量”也是關鍵。未來提速提質,空間在哪?
作為民營經濟大省,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是關鍵。2022年,我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5%,高于GDP增速0.3個百分點,占全省GDP比重69.4%,民營經濟在穩定全省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壓艙石”作用。
保持民間投資熱情,最重要的還是繼續強預期、優環境。在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作了深刻闡述,為民營經濟的發展鼓勁撐腰,在此背景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讓民間資本看到希望,才能實現民間投資的可持續增長。
“要利用大數據推動更多惠企政策的‘免申即享’,同時在優化融資服務、增強用工保障、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出臺更多實招硬招,打造能辦事、好辦事、辦成事的‘便利福建’,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效應,不斷提高經營主體獲得感滿意度。”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綜合處處長朱毅蓉認為。
直面全球經濟下行導致的外需疲軟、保護主義抬頭、國際供應鏈產業鏈深刻調整等影響,作為開放大省,福建如何“穩外貿”?
求新求變,打開“交朋友”的眼界。近年來,阿拉伯國家正成為我省在東盟、歐盟、美國等主要傳統貿易伙伴之外開拓的一個新興市場。業內人士分析,不只阿拉伯國家,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RCEP實施滿一周年,對于我省外貿企業而言,抓住機會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RCEP其他成員國生意,大有可為。
在傳統市場里,也可以尋找差異化的賽道。從1月舉行的意大利加達國際鞋展上收獲約200萬美元的意向訂單,泉州柏捷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天喆告訴記者,其中有80%左右是新客戶。他介紹,鞋服行業競爭激烈,所以選擇小眾品類發展,主打戶外、功能性鞋品。目前這種策略比較成功,訂單生產已排到7月份。
“‘敢拼會贏’這句話就是困難時刻喊出來的,越是困難的時候,我們越要扛起這面旗,直面這一波挑戰。”張天喆說。
他的話也代表了許多干部群眾的心聲。在當下,信心比黃金重要,扛住就是本事,敢拼才能成功!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春天里再出發,“三駕馬車”開足馬力,福建正策“馬”向前!
轉自: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