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推動生態產業化 打造轉型發展新引擎
2023/3/31 13:35:02 來源:內蒙古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綠色氧吧——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 地處祖國最北端,大興安嶺的春來得晚一些。盡管如此,大興安嶺內蒙古森工集團庫都爾森工公司已開始著手聘請好技術員,為即將進行的沙棘修枝剪枝做綠色氧吧——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
地處祖國最北端,大興安嶺的春來得晚一些。盡管如此,大興安嶺內蒙古森工集團庫都爾森工公司已開始著手聘請好技術員,為即將進行的沙棘修枝剪枝做準備。
今年,庫都爾森工公司將分批次對2.1萬畝沙棘林實施精細化管理,推動實現沙棘產量和品質雙提升,以打造國家級沙棘產品綠色原料基地。
2022年底,庫都爾森工公司被評為自治區級沙棘產品綠色原料基地。同時,因為沙棘種植時間長、相關產業體系完善,庫都爾森工公司成為內蒙古森工集團19個森工公司中最有資格申報國家級沙棘產品綠色原料基地的子企業。
“如果申報成功,并獲綠色認證,就相當于沙棘有了綠色身份證,身價將大大提升,能夠吸引來更多加工企業合作,對延伸沙棘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推動林區轉型發展有深遠意義。”庫都爾森工公司經營管理部部長宋秋成說。
曾經,作為全國最大的木材生產基地,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累計為國家提供了2億立方米優質木材,為共和國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2015年,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從此“掛斧停鋸”,轉入全面保護發展新階段。
從砍樹賣木材到種樹護林,“掛斧停鋸”的內蒙古森工集團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面對上述必答題,加快轉型勢在必行。
如何轉型?除了發揮資源優勢、借綠生金,別無選擇。也因此,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通過發展林藥、林菌、林畜等多種林下經濟,森工集團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生態產品增值,使森林資源成為綠色“聚寶盆”,從此走上生態產業化發展新路子。
森工集團旗下的滿歸森工公司借助資源優勢,在林果資源開發利用上尋求突破,并引進森之寶果酒廠延伸產業鏈、提升林果資源附加值,打造形成“上游采摘、中游收購運輸、下游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職工季節性增收效果明顯。
據了解,2022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林下經濟實現產值4.6億元,形成了經濟林、中草藥、食用菌、林下養殖和野生資源采集五大產業,帶動9000余人就業。
大興安嶺林區轉型發展,是內蒙古不斷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途徑、推進生態產業化、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一個縮影。
內蒙古擁有大森林、大沙漠等多種自然生態地貌。多年來,憑借這些豐富的自然生態地貌,內蒙古正確處理生態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及林草產業、林沙產業,循序漸進推進生態產業化項目落地,重點支持特色經濟林和森林食品、林下中草藥材、沙生中草藥材、沙生優質牧草及其深加工等生態產業發展,提升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推進綠富同興。
近幾天,阿拉善蓯蓉集團副總經理李鶴去往北京、上海和浙江杭州等地,與京東、同仁堂等企業及平臺對接,以進一步拓寬肉蓯蓉銷售渠道。公司多年來深耕肉蓯蓉產業,已經打造形成從肉蓯蓉種植、加工、銷售到科研的全產業鏈,帶動當地118戶農牧民增收致富。作為肉蓯蓉產業的領軍企業,蓯蓉集團剛剛成功晉級為第五批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
在全區沙漠面積最大的阿拉善盟,這樣的龍頭企業有數十家。通過“公司+基地+農牧戶”產業化模式,當地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集肉蓯蓉、鎖陽和沙地葡萄種植、加工、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沙生植物加工轉化率高達68%,直接和間接帶動3萬多戶農牧民投身沙生植物種植等沙產業發展中,人均年收入3—5萬元。
在鄂爾多斯市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區,企業與當地政府、農牧民攜手努力,大片沙漠變成綠洲,同步構建起特色農牧業、生物碳基復合肥加工、藥材種植加工和沙漠光伏、生態旅游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生態產業化體系,實現了沙漠增綠、企業增效、地方興業、百姓增收。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作為中國防沙治沙的成功實踐,被寫入190多個國家代表共同起草的聯合國宣言,成為全球防治荒漠化典范。
作為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為集中、危害嚴重的省區之一,內蒙古向沙漠要綠色、要效益,在沙漠里構筑形成多條生態產業化鏈條,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盡管我區生態產業取得長足發展,但“大資源、小產業”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如何突破瓶頸補短板?發揮并放大優勢、找準特色培育龍頭企業、打造叫得響的生態產業化品牌,當然是不二選擇。
2022年,全區實施自治區財政資金支持林業產業化項目6個,落實財政資金445萬元,引導眾多企業投資發展特色林果、林草中藥材、林沙灌木種植、灌木飼料加工等產業。
自治區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我區將大力發展林草產業,并圍繞“果籃子”“菌籃子”“藥籃子”,全力以赴發展果、菌、藥等林下特色產業,著力推動森林食品、特色林果、木本糧油、林草中藥材4個優勢產業發展,年內4個優勢產業總產值、產量分別達到100億元和45萬噸,全區林產業總產值將達到500億元以上。
推進生態產業化,內蒙古迎來新的發展春天。
促進生態保護與生產發展“雙贏”、打造轉型發展新引擎,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林草產業、林沙產業等促成的生態產業化,正在成為內蒙古推動轉型發展的“綠色燈塔”。(記者 霍曉慶 實習生 鄔思湉)
轉自:內蒙古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