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著力打造“三個高地”
2022/8/21 9:35:02 來源:中國電子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記者從“中國這十年·湖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2021年經濟總量超過4.6萬億元,近日,記者從“中國這十年·湖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2021年經濟總量超過4.6萬億元,穩居全國前十;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4.3%,高于全國1.8個百分點,實現了穩中有進的發展。
全力辦好發展經濟這件實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省全力辦好發展經濟這個最大實事,推動高質量發展闖出新路子。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2.1萬億元躍升至2021年的4.6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2012年的1.82倍。
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全省工業增加值達1.4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27.7%,形成了3個萬億級、1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和一批新興優勢產業鏈。
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創建長株潭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構建起“1個國家級+11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啟動建設岳麓山實驗室、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湘江實驗室、芙蓉實驗室“四大實驗室”,“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頻頻展現“中國算力”,超高速軌道交通牽引技術支撐高鐵跑出“中國速度”,北斗衛星、“海牛Ⅱ號”深海鉆機、“京華號”盾構機等吹響向“深空”“深!薄吧畹亍边M軍的號角。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超過1萬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
著力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放管服”、投融資、國企改革重組、湘江新區管理體制改革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持續深化;加快構建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進出口總額由2012年的1385.7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5972.8億元,在湘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達187家,中國(湖南)自貿區加快建設,中非經貿博覽會、世界計算大會等平臺永久落戶湖南。
十年來,湖南充分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立足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抓住國家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大機遇,積極融入國家區域發展布局,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努力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上彰顯新擔當,結構合理、方式優化、區域協調、城鄉一體的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2021年全省經濟總量居全國第9,在全國發展大局的地位進一步凸顯。
“三個高地”彰顯湖南新擔當
湖南省省長毛偉明在發布會上表示:“‘三個高地’是基于對湖南歷史、現在和未來的全面把握,要求我們在制造強國中彰顯湖南擔當、在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作出湖南貢獻、在內陸地區改革開放中展現湖南作為。在打造‘三個高地’的過程中,我們有成效、有辦法、有信心。”
有成效,是基于十年來打下的基礎和條件。比如先進制造業,湖南是北斗衛星導航原創技術策源地,湖南是國內軌道交通最大的研發生產和出口基地,湖南長沙號稱“工程機械之都”,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工程機械企業的產品“忙碌”于各類超級超大工程,涌現出“海!鄙詈c@機、“鯤龍2000”采礦車等一批世界領先成果。
有辦法,是指湖南積極探索了打造“高地”的“路”和“橋”。圍繞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湖南大力抓住企業、產業、產業鏈、產業生態“四個著力點”,推進先進裝備制造業倍增等“八大工程”,實施十大產業項目,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數字化、集聚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圍繞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湖南奮力搶占產業、技術、人才、平臺“四個制高點”,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七大計劃”,實施十大技術攻關項目,打造岳麓山大學科技城和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兩山”平臺,建設以岳麓山(種業)實驗室等為代表的“四大實驗室”,搭建以軌道交通動力學裝置為代表的“四大戰略科技基礎設施”。圍繞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湖南著力發揮地處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突出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結合、一帶一路和自貿試驗區帶動、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營造“四個關鍵點”。
有信心,指湖南已嘗到攀登“高地”的甜頭,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打造了中國制造名片,具有了世界品牌影響。形成了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等3大世界級產業集群,裝備制造、原材料、消費品3個萬億級產業;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前50強湖南占有4家,全國前5強占有3家。尤其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定位、軌跡等核心技術源于湖南,代表著“中國高度”;湖南參與研發超高速軌道列車的605公里試驗時速,代表著“中國速度”;全球最大直徑盾構機、全球最長臂架泵車、全球最大噸位履帶起重機,代表著“中國強度”;海牛二號深海鉆機在2000米海底打下231米的鉆孔,代表著“中國深度”。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術,大幅提高了創新能力。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連續兩年全國排名第8位、中部第1位。縱深推進改革開放,進出口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就瓿蓢蟾母锶晷袆尤蝿,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創造出湖南經驗,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達2萬余家;進出口兩年平均增長17.3%,今年上半年實際使用外資總量和增幅均居中部第1位。
未來,湖南打造“三個高地”將別有天地:到2025年,將培育6個左右萬億級產業、8個以上千億級企業,以及一批800億級、500億級梯隊培育企業。到2025年將成為“全國領先的算法創新中心和全國先進的綠色算力樞紐”。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近年來,湖南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取得顯著成效,知名度、美譽度越來越高,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1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結果中,湖南排名全國第8位、中部第1位。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湖南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即一品牌、一生態、一領先和一首創。
一品牌,是指創立了“一件事一次辦”政務服務品牌,實現了企業群眾一件件“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一次辦好”!耙患乱淮无k”2020年上升為國家“放管服”改革重要舉措,2021年被寫入黨中央、國務院《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目前,全省企業平均開辦時間從過去的5個工作日,壓縮至現在的1.5個工作日以內,部分市縣半個工作日內即可完成。
一生態,是指進一步培育、保護、凈化市場生態,強化制度供給、維護市場秩序、營造法治環境,讓市場環境“水”更清、市場主體“魚”更多。如,明確了“五好”園區創建目標,推動園區“規劃定位好、創新平臺好、產業項目好、體制機制好、發展形象好”;狠抓企業上市“金芙蓉”躍升行動,為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大力推動“湘商回歸”,推動“五回”,即產業回歸、資本回流、項目回投、人才回聚、總部回建。目前,湖南的工業體系完整和配套能力較強的優勢愈發明顯。在湖南,每10秒就可以生產一件鋁輪轂,每80秒就能智造一臺發動機,每5分鐘就能下線一臺挖掘機。
一領先,是指開展市縣營商環境評價,覆蓋全省所有市縣、園區,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并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納入全省真抓實干督查激勵。去年引進163家“三類500強”企業投資項目348個,實際到位內資1.13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367.6%。
一首創,是指率先推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六個一”舉措,即“一榜一獎一中心,一冊一辦一平臺”,以“一榜”樹標桿、“一獎”促升級、“一冊”明政策、“一辦”優環境、“一中心”強服務、“一平臺”促創新,著力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全省市場主體連續8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實有市場主體超過618萬戶。
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湖南將突出抓好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落實“十個堅決”措施,加快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讓優化營商環境這項“軟”工作成為“硬”工程。(記者 諸玲珍)
轉自:中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