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護群眾家門口的“綠水青山”——四川著力建設綠色美好家園
2021/12/30 13:35:02 來源:新華社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入冬以來,天氣漸寒,成群結隊的紅嘴鷗從我國西北、東北地區以及西伯利亞等地遷徙至溫暖濕潤的成都平原。它們在公園湖泊等地覓食,引來眾多市民觀賞、拍照。 四川不僅是鳥類重要的棲入冬以來,天氣漸寒,成群結隊的紅嘴鷗從我國西北、東北地區以及西伯利亞等地遷徙至溫暖濕潤的成都平原。它們在公園湖泊等地覓食,引來眾多市民觀賞、拍照。
四川不僅是鳥類重要的棲息地、遷徙通道和“庇護所”,還在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四川以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為落腳點,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改善水環境質量:實現“一江清水向東流”
2020年,一個特別的“考試成績”讓四川生態環保工作人員緊張等待,最終的“評分”終于讓大家放下了心——錦江黃龍溪斷面水質提升為Ⅲ類,標志著長江一級支流岷江水質20年來首次達標。
四川96.6%的水系屬于長江水系,是長江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區和生態建設核心區,地表水資源占長江水系徑流的1/3,流域面積接近長江經濟帶總面積的1/4。
今年4月,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工作人員在涼山州瀘沽湖發現,當地存在侵占湖域岸線、周邊村莊生活污水直排、面源污染嚴重等問題。
四川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要求把保護瀘沽湖生態環境提上重要日程,采取切實措施予以整治。截至7月5日,涼山州恢復湖岸線5.8公里,拆除私挖亂建魚塘1.8萬平方米,復綠面積2.16萬平方米。
據統計,2020年,四川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在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消劣”目標基礎上,進一步實現Ⅴ類水質斷面全面清零。
防治大氣污染:守護“推窗見雪山”的詩意美景
在四川成都,近年來“窗含西嶺千秋雪”不再是難見的景象。一群在成都遙望雪山的愛好者,每年都會在社交平臺發布“成都觀山數據報告”,吸引了大量網民關注。
愛好者的統計顯示,人們在成都市中心望見雪山的紀錄,從2015年的16次增加到了2020年的75次。還有不少市民將“在成都遙望雪山”變成了一種生活習慣。
大氣環境持續向好的背后反映出四川防治大氣污染的決心和意志。記者近期在自貢市等地看到,生態環境部門會同公安部門在各地設置路檢路查點位開展柴油貨車排放抽測,依法查處排放超標機動車上路行駛違法行為,督促超標車輛盡快維修治理。
今年入秋以來,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聚焦重點城市開展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監督幫扶交叉執法檢查工作,對發現的典型涉氣環境問題,向全社會公開。截至12月24日,全省已曝光典型案例36個。
推進新能源建設:共建和諧共生美好家園
今年以來,白鶴灘水電站、烏東德水電站、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等“超級工程”的建設進展吸引了全球目光。
作為清潔能源大省,“綠色”是四川發展建設的關鍵詞。數據顯示,2020年,四川碳排放總量約2.8億噸,是全國人均排放量最低的省份之一。近年來,四川積極開展碳交易試點,自2016年12月四川碳市場開市以來,截至12月24日,四川環交所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分別達3406萬噸、9.6億元(雙邊)。
近日,在大熊貓國家公園綿陽平武王朗片區,研究人員發現,在同一紅外相機點位拍攝到多只不同的雄性大熊貓在同一棵岷江冷杉樹上進行化學標記的視頻,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生活愜意。
崇山峻嶺、茫茫草原、廣闊平原,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正在川蜀大地上鋪展。(記者 康錦謙)
轉自:新華社